常规志愿填报的步骤如下:
1.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去了解自己可以报考哪些大学和专业。
2. 确定报考区间,合理分配报考梯度。考生需要将所有学校和专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分数进行选择。
3. 确定报考顺序,建议考生和家长提前准备,了解填报志愿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
4. 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了解各个学校的要求和限制,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5. 填报志愿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填报时间的限制,不要错过填报时间。
填报时需要注意,常规志愿是第一志愿的补报,也就是你第一志愿不能录取的话,可以降格在常规志愿栏里进行补报。所以,要认真选好二志愿的学校,并尽可能服从分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老师或者身边有经验的人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1. 平行志愿填报:在平行志愿下,增加了每个志愿填报学生的名额,降低了滑档的风险,提高了录取保障。
2.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由过去的“学校+专业”模式,变为“分数优先”模式。这意味着优先满足高分学生的专业志愿,减少了因专业名额满额而错过录取的可能性。
3. 专业级差取消:以往在录取考生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生源充足的情况下,会让分数第二的专业志愿考生,减去专业分数级差后参与专业录取。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取消了专业级差,考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专业顺序。
4. 投档比例降低:部分高校将投档比例由原来的1:1.05到1:1.2降低到1:1到1:1.05。这降低了学生被退档的风险。
5. 综合素质评价:在常规志愿填报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这要求考生在准备时,不仅要关注高考分数,还要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积累。
请注意,尽管有上述变化,但具体的志愿填报仍需根据各个高校的具体招生政策进行。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详细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以及各个专业的具体要求,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考生应充分利用好高考后的填报机会,尽早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