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方案中,高考总成绩是按照不同科目成绩的比例加权计算得出的,不同省份的总分会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满分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原始分数分别为150分、150分、150分,总分450分。
选考科目一般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等级考试科目,每科满分100分,按等级赋分,等级赋分是根据排名来进行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高考成绩构成还需参考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说明。
新高考各科成绩的最新变化包括:
1. 取消文理分科:取消文理分科后,考生需要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参加等级考试,这可能会导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对某一两门科目的投入更多。
2. 赋分制度:在等级考试中,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的赋分制度。一般来说,选择物理的科目难度普遍较高,而选择历史的较低。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则根据难度划分等级,相对而言,选择人数越多的等级,分数越高。赋分制度意味着对特定科目的投入更多,但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科目可能更容易获得分数。
3. 成绩使用范围的变化:在高校招生录取时,选考科目与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相符的考生才能报考该专业(类)。同时,高校相关专业录取可能还会对学生的等级考试成绩进行其他要求。因此,选择高考科目对未来专业选择和大学录取有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新高考改革对各科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对特定科目的投入更多,同时其他科目可能更容易获得分数。考生和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目,并了解相关专业的选考要求,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