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成绩一般包括统考科目和选考科目。
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每门满分150分,总分450分。同时,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最终成绩取最高一次。
选考科目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其中首选科目包括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个。再选科目则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对高考成绩的计分方式可能略有差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老师或者咨询所在学校,了解更准确的信息。
1. 取消文理分科:新高考模式实行“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将考试科目改为“3+1+2”,其中“3”指全国统一考试的三门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指首选科目,包括物理或历史,“2”指再选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2. 成绩构成发生变化:在成绩构成方面,新高考模式下,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其中选择性科目成绩计入总成绩。这意味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来选择考试科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3. 取消复读制度: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取消了复读制度,这一变化使得考生在选择考试科目和大学专业时需要更加谨慎,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4. 志愿填报方式变化: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志愿填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模式,将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从“一所学校多个专业”改为“一个专业对应一个学校”。这种志愿填报方式更加精细化,有利于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总的来说,新高考高考成绩的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