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后,高考成绩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语、数、外三科中,改革前占比为30%的语文变为15%,而数学降为8%。另外,外语则保持不变,仍然保持有两次考试机会。
另外两个成绩的构成部分是:
1. 首选科目成绩:物理或历史中选择一门科目的成绩。
2. 再选科目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科目成绩。
其中,再选科目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按照考生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
总的来说,新高考改革后,高考成绩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语数外三科、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考生需要在这几部分中综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高考成绩构成最新变化包括取消文理分科、3+3模式、6选3模式以及成绩计算方式。
1. 取消文理分科:取消文理科后,学生将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
2. 3+3模式:第一个3表示考生需要选择的3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表示考生可以从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6个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
3. 6选3模式:与3+3模式类似,只是科目选择范围扩大到物理、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化学6个科目。
在成绩计算方面,一些省份正在探索取消原始分,采用等级转换分。这意味着最终的高考成绩将不再是考生的原始分数,而是经过转换后的分数,旨在减少分数波动对考生和家长带来的焦虑。
此外,一些省份还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成绩的补充。综合素质评价通常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高考成绩构成的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高校招生录取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