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高考省份的录取总成绩由3门首选科目和等级赋分后的成绩构成,并且外语还有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入围。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有影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覆盖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1个科目,并且学生可自主选择3个科目。同时,成绩还会有两次赋分机会,取最高分数。
至于具体到每个学生的高考成绩,这取决于其首选科目成绩、再选科目成绩以及所报考的大学专业对成绩的特定要求。这些要求将根据不同的选课模式而变化,如3+1+2、3+3等模式。在这些模式中,有的省份可能还会要求考生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作为统一必考科目。因此,无法给出所有可能情况下的中学新高考成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官网查询或咨询在校老师和同学。
中学新高考成绩的最新变化包括:
1.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3门必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2选1)+2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以及未来专业的选择。
2. 成绩计分方式:普遍省份采用“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而新高考省份多采用“赋分制”计入,大大减轻了偏科学生压力。
3. 选科组合更多样:除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其他科目如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选择均有所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进行选择。
4. 等级转换规则的变化:在赋分制计算中,如果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则按照科目组合进行转换规则的排序,这样能够确保公平性。
5. 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中加入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除了考试成绩外,还需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将其纳入到高考成绩评价体系中。
综上所述,中学新高考成绩的最新变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减轻了偏科学生的压力,同时提供了更多的选科组合和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