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步骤如下:
1. 确定高考排名(位次)及分数线。
2. 查询目标大学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并查询目标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
3. 确定报考的大致范围,并了解填报大学招生办公室电话号码。
4. 准备所需材料,如准考证、身份证、志愿填报表、高中档案等。
5. 慎重填报,确认后不得更改,并打印填报完成的表单。
6. 在所有表单都填报完成后,需要查看高考填报表单是否正确,确保没有遗漏。
7. 等待录取结果,如果被录取,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填报志愿时,要结合自己的分数和兴趣,考虑目标大学和专业的前景,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填报志愿是一个严肃的决策过程,需要耐心、谨慎和集中注意力,确保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老师或学校工作人员,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高考填报志愿的最新变化包括:
1. 高考改革试点,平行志愿的录取率非常高,基本上可以达到90%以上,对于考生来说,选择的空间也就更大。
2. 平行志愿的填报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在平行志愿的填报数量上,文理科都从原来的9个变成了10个。虽然看似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多了一个备选的机会。
3. 高考招生章程也在发生变化。对于考生来说,高考招生章程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招生章程上发生变化的内容,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对于专业的判断。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趋势和变化,例如:
1. 热门专业不再是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而是就业率高的专业。
2. 考生更加注重专业的兴趣和兴趣爱好的匹配度。
3. 考生和家长对于专业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填报志愿时容易跟风。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了解最新的政策、招生章程等信息,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前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同时也要注意填报的时间和规则,确保填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