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大学语文考试题,供您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静女》的作者是( )
A. 屈原 B. 孔子 C. 郭沫若 D. 佚名
2. 《长恨歌》中的“长恨”指的是( )
A. 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未能实现
B. 恨汉武帝没有实现统一大业
C. 恨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D. 恨唐朝的对外战争失利
3. 《登高》的作者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苏轼 D. 李清照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 )
A. 《过零丁洋》 B. 《赤壁》 C. 《水调歌头》 D. 《春夜喜雨》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 )
A. 《大学》 B. 《中庸》 C. 《周易》 D. 《论语》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
A. 《诗经》 B. 《楚辞》 C. 《归去来兮辞》 D. 《滕王阁序》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 )
A. 《诗经》 B. 《楚辞》 C. 王勃的《滕王阁序》 D. 李白的《庐山谣》
8.《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 )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D. 亦余知德之能久矣,千载而朝夕。
9.《短歌行》中表现诗人求贤若渴,广纳人才的句子是( )
A. 对海而唱,心忧天悲。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赤壁赋》中表现苏轼豁达人生的句子是( )
A.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B. 壮志难酬,一醉方休。
C. 人生如梦,何须强求。
D. 及时行乐,莫负春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一首佳作,诗中“_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达了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之感。
12.《将进酒》中“_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13.《蜀道难》中“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表达了诗人对蜀道的艰险和壮丽之感。
14.《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5.《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诗人渴望招揽人才、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16.《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7.《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真理的决心。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缺憾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三、阅读理解题(共40分)
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塑造林黛玉这一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林黛玉聪明伶俐、才情出众,但她却生活在充满压抑和束缚的环境中。她渴望
大学语文考试题最新变化可能包括:
1. 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语文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仅仅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程度。
2. 增加了对现代文学、文化、历史等知识的考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作文题目类型多样,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4. 增加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包括对文章主旨、作者意图、文意理解等内容的考察。
5. 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考察,包括对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等内容的考察。
总的来说,大学语文考试题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考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