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全国性的计算机辅助化考试,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该考试分为两种模式:B级考试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英语应用能力考核的核心,目的是在检测与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在校大学生英语基础,以及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A级考试则用于评估与检测英语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此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不再接受非在校生报名,逐步推行该考试将会进一步增强社会认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CETA)的最新变化包括:
1. 考试形式:实行一年两考的考试形式,分别于每年6月和12月进行。
2. 考试难度:整体难度相对较稳定,具体到词汇量,大约为4500-5500个单词。
3. 听力部分占比:听力部分占比增加,从原来的40%提升到35%。
4. 口语部分:口语部分采用人机对话形式,更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5. 考试内容:阅读理解、写作翻译、改错或短文填词、听力和口语等部分都有所涉及。
6. 成绩计算:CETA成绩可以采用加权模式,根据各部分成绩换算成最终成绩。
总的来说,CETA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您咨询当地教育局或相关考试机构。